【馬在飛科技】你買的是東西,還是能達到的效果?Outcome v.s. Output

馬在飛科技
Dec 20, 2022

--

家中鼠患氾濫,你需要的是貓還是消滅老鼠?

大家好,我是馬在飛的 Nat。

這篇文章我們來聊聊 Output 和 Outcome,如果你去查英文字典,會發現Output是輸出、產出,而Outcome是結果,感覺不一樣又好像有點像,為什麼我們要特別討論這兩件事呢?

簡單來說,Output是你做了些什麼後,實際產生出來的「東西」,而Outcome是這件「東西」帶來的結果。

我先用一個例子來跟大家說明:

話說有一天,家裡出現了老鼠。我立馬想到貓抓老鼠,所以決定找一隻貓來解決老鼠的問題,雖然不期待貓真的去抓老鼠,但嚇嚇老鼠應該是沒問題的。於是我開始找收養中心、寵物店、其至問朋友 ,其中還花了不少時間去了解品種及飼養照顧的知識,經過了幾翻折騰,這段期間,老鼠快把我家床板都咬穿了,我終於找到了看起來合適的貓,我將他帶回家,並購買了各種飼養設備,如:貓砂盆、貓砂、貓食、寵物床等;在我滿心期待的牠幫我解決鼠患,然而卻發現,這隻貓居然怕老鼠!甚至自己的食物都被偷吃了,經過兩個月,老鼠不但沒消失,反而越變越變多。

在上述悲傷例子中,有三個元素:

  • 目標(goal):第一個就是我希望消滅老鼠
  • 產出(output):透過各種努力,我得到了一隻貓
  • 結果(outcome):老鼠變多了,因為這隻貓不抓老鼠,反而還怕老鼠

你會發現,雖然我目標明確,希望得到預期的Outcome(老鼠消失),但我卻放錯重點,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尋找貓咪(Output )上,甚至過度投入,到糾結於貓咪的品種、毛色與飼養方法等,而忽略了這個Output能否真的達成我要的效果Outcome,在花費了很多時間和金錢,卻得到一個完全超出我預料之外的壞結果。你可能覺得這個做法沒問題:盡人事聽天命,就努力去做,但結果如何只能歸究於運氣,人生不如意之事本來就有十之八九,但,真的是這樣嗎?現在我們現在來看看另一種做法:

我的目標不變仍然是消滅老鼠,但我會先上網或找人問問有什麼方法可以快速有效的解決鼠患,我可能會得到很多不一樣的方式:老鼠藥、捕鼠夾、滅鼠大隊、堅壁清野(不要有食物,堵住老鼠的出入路線),當然可能也會得到養貓或養蛇的建議。 請注意此時上述的方法都還不算 Output,因為此時的我實際上什麼都還沒做。在希望老鼠消失的這個重點Outcome上,面對這麼多方法,我可能還會考慮到:

第一是有效性

第二個是執行的成本

找滅鼠大隊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但可能花費的成本也比較高。綜合考慮後,我會優先選擇看起來可能有效而且成本較低的方案來試試看,可能是堅壁清野(不要有食物、堵住老鼠的出入路線),如果成功消滅老鼠,後續就不用在做什麼了,如果不行,就再挑一個方案來嘗試。這種思考並解決問題的模式就是 Outcome-Driven,如果運氣好,我會得到一個成本極低但有效的解決方案,如果不行,我會逐步升級我的解決方案直到問題被解決,這個方式是不是比第一個靠譜多了?

兩種作法的差別,只在於我把重心從關注產出(Output)移到結果(Outcome),

哈佛商學院教授西奧多•萊維特(Theodore Levitt)曾說:「人們想買的並不是1/4 英吋的鑽孔機, 而是牆上1/4 英吋的那個孔。」就是提醒大家應專注於Outcome(牆上的洞)而非Output(鑽孔機)。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很多專注於Outcome比Output好的案例,比如:你打算創業開家店,你可能會先從網店開始試水溫,先採取預購模式,確認有市場,在開始建立庫存,達到業績後,再逐步加大資源,設立實體店…等,而不會一開始就把所有資金賭在開一間店面上,因為你真正想要達成的是靠這間店賺錢(Outcome),而不是要開一間店(Output)。聽起來很合理吧?但奇妙的是,在軟體產業仍然有九成以上的人,在開發新產品時,把資源全放在Output上,甚至過度投入,然後期待好的Outcome就會自動發生。

不相信我說的嗎?讓我們把Output這個詞換成:規格/功能模組/UI介面/使用者體驗,這樣是否更直觀了?在軟體界,我們很常看到一個產品花了好幾年、斥資百萬千萬來開發,這些資源都投入在開發功能、設計美麗和好用的介面上,但整段冗長的開發期,沒有一個人把資源放在驗證這個產品是否能達到期待的Outcome上,人們天真的認為,只要功能夠豐富、介面夠漂亮、使用者體驗夠好,產品上市後就能一砲而紅。這是真的嗎?答案是:不可能,我自己就曾看過一個很經典的案例,一間跨國的知名日本遊戲公司,斥資一千多萬想要開發一個社群互動APP,因為公司資源足夠,在開啟專案前,他們已經先投注了幾十萬進行市場和用戶調研,並經挑細選UI設計師、功能規劃人員還有開發人員,結果?花費了一千多萬,產品比預期上架延遲了一年多才上市,上市6個月後,只有不到1000人的下載量。這樣的投入產出比是否讓你相當驚訝?(我們還沒算上行銷的費用呢!),我相信,你一定不希望這個案例發生在自己身上。

當你在做產品時,首先你要知道什麼能算一個好的、成功的產品,其次,不要把資源浪費在Output上,記住,Output只是一種方法,你應該專注於Outcome,根據能有效達到Outcome來決定Output,謝謝大家!

立即洽詢馬在飛科技,找到產品成功的秘訣。前往馬在飛科技官網

--

--

馬在飛科技
馬在飛科技

Written by 馬在飛科技

不要浪費錢買 Output(產出),你要的是 Outcom(結果)! 客製軟體要花不少錢,但你知道你買的是什麼嗎? 你以為就是 APP/網站?其實不然,你真正需要的是達成目標,目標可能是:增加收入/提高回客率/降低成本...等等,APP/網站只工具,目標才是你真正花錢買的東西。立即洽詢馬在飛科技,找到產品成功的秘訣。

No responses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