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在飛科技】連可口可樂都不知道的事:Outcome-Driven (下)

馬在飛科技
Dec 20, 2022

--

是否有一個平行時空,那裡不曾有New Coke的存在?

上集傳送門

大家好,我是馬在飛的Nat。

這篇文章接續上一篇文章,創新開發在經歷了技術驅動和用戶驅動的失敗後,我們總算迎來了結果驅動(Outcome-Driven)。

首先要離清的是,這裡的 Outcome 不是指產品進入市場後的 Outcome。在精實創業Lean startup中提到的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的概念,是用最小可行性產品來進行快速驗証,然後再根據驗證的結果, 決定是否要進行轉折(Pivot),這聽起來就很像Outcome-Driven對嗎?但此Outcome(Lean startup)非彼Outcome(Outcome-Driven)。

Outcome-Driven的Outcome指的是客戶期待的Outcome,而非概念產品的驗證結果。

客戶期待的Outcome有三個關鍵要素:

1. 「人們購買產品或服務都是為了完成工作(get-job-done)」
不管是學語言、記帳、甚至是打發時間,都可以視為一種工作(job,一種想做的事情),而產品或服務就是來協助你完成工作。由此延伸出產品體驗的另一個誤區,試想一下:如果一個產品的體驗做得很好,但你並沒有需要它來完成任何工作,你是否會花錢購買?

2. 「用戶會使用各種尺標來衡量工作完成的如何或產品的效率如何」
當客戶使用了產品或服務完成工作後,會自然的在心中評價,如:這個產品好用、這根本沒用、還不錯但有點貴等..

3. 「這些客戶的尺標讓我們有機會用系統性的方式來創造突破性的產品和服務。」

如果你能找出這些指標,就可以利用這些指標在開始開發產品前,進行產品規畫,尤其是在避免以下兩項產品規劃的誤區:不必要的功能太多(過度服務) ,而導致產品價格太高,或必要的功能並未達成(未達到服務),雖然便宜但並沒有辦法幫用戶完成工作。

讓我們舉個實際例子:

我用 output vs outcome 裡的例子繼續延申,我家裡出現老鼠,我希望消滅老鼠,所以我的選擇有:捕鼠器 / 老鼠藥 / 捕鼠大隊 ,並列出以下分析:

1. 捕鼠器:抓到後我要如何處置這個老鼠?=> 服務不足,雖然抓到了,但接下來呢?

2. 老鼠藥:我需要處置老鼠大體?=> 同上一樣服務不足。

3. 捕鼠大隊:價格太高 => 很有效但服務過度

那我發現到 捕鼠器/老鼠藥 都有服務不足的問題,在於如何處置抓到的老鼠,由此延伸出或許可以研發一種老鼠藥,讓老鼠吃完後,回到鼠窩再毒發,這樣的產品價格可以高於這兩者但低於捕鼠大隊,讓用戶有更好的選擇。

謝謝大家。

立即洽詢馬在飛科技,找到產品成功的秘訣。前往馬在飛科技官網

--

--

馬在飛科技

不要浪費錢買 Output(產出),你要的是 Outcom(結果)! 客製軟體要花不少錢,但你知道你買的是什麼嗎? 你以為就是 APP/網站?其實不然,你真正需要的是達成目標,目標可能是:增加收入/提高回客率/降低成本...等等,APP/網站只工具,目標才是你真正花錢買的東西。立即洽詢馬在飛科技,找到產品成功的秘訣。